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国家体育场 (北京)。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英语:National Olympic Sports Center),简称奥体中心,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南侧,占地面积66公顷,毗邻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奥运村,隔北四环路相望。始建于1986年,于1990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训练基地。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门坐标39°59′11″N 116°23′59″E / 39.986269°N 116.399653°E / 39.986269; 116.399653所有者国家体育总局营运者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网站https://www.sport.gov.cn/atzx/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3年11月22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
英东游泳馆内部
目录
1 历史
2 主要设施
3 举办主要项目
4 交通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历史
编辑
前称北郊体育中心,是为承办第11届亚运会兴建的大型专业性体育场馆,1986年2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亚运会工程设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建筑学家马国馨主持设计[1]。1989年8月14日,国家体委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式批复成立。1990年4月,邓小平亲笔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题名[2]。
为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训练任务,2006年4月1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启动耗资约13亿元的奥运会改造工程[3],改扩建体育场、体育馆、英东游泳馆、曲棍球训练场,新建训练馆、兴奋剂检测中心、运动员公寓等,工程完成后,奥体中心建筑总面积增加至22万平方米。
主要设施
编辑
体育场,位于奥体中心中南部,原先场馆面积2万平方米,观众席18000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进行扩建,建筑面积37000余平方米,观众席36228个。
体育馆,位于奥体中心北侧,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进行改造工程。建筑面积32400余平方米,场地面积为40米×70米,使用标准球类进口木地板辅设,可容纳观众6300余人。
英东游泳馆,位于奥体中心北侧,原名北郊游泳馆,1987年6月29日开工,1989年12月31日竣工。于2006年4月1日开始改扩建,并于2007年8月竣工。改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44635平方米,可容纳观众数量6000人。设有一个25米×50米的标准游泳比赛用池,一个25米×25米的标准跳水比赛用池,一个11.5米×50米热身用池,以及放松用池。
曲棍球、网球场,位于奥体中心东北侧,设有3片101.4米×63米的曲棍球人造草室外灯光场地,南侧设有12片硬地网球室外灯光训练场地。建筑面积3100余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000余人。
综合训练馆
足球、田径、垒球训练场
运动员公寓,位于奥体中心东侧,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保障驻训国家队投资建设的综合服务保障设施。建筑面积32000余平方米,建有客房、会议室、餐厅、多功能厅等。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检测中心
举办主要项目
编辑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
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交通
编辑
奥林匹克公园站 (北京市)
奥体中心站 (北京市)
参考文献
编辑
^ 一位建筑学院士的“隐藏身份” -清华校友总会. www.tsinghua.org.cn. [202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5).
^ 奥体中心|应亚运而生,为奥运助力. [202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5).
^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奥运会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www.gov.cn. [202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5).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官方网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